(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)改革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
来源:【中国社会科学网】
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总抓手。要实现农村的财富积累,就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构建和创新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,不断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,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”。
开启农村改革新征程
党
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农村改革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、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202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,连续7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继续提高。2021年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,约为2012年的2.39倍;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916元,约为2012年的2.69倍。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。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3.10∶1下降到2021年的2.50∶1。城乡户籍改革政策框架基本完成,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框架路线逐步完善。脱贫攻坚,大获全胜。2013年至2020年,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战略,平均每年脱贫1000万人以上,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了更加强大的力量。
以改革创新释放农村发展活力,激发农村内生动力
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,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继续推进“五个振兴”。
第一,通过改革促进产业振兴。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。促进粮食生产中各种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,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和粮食价格合理上涨,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支持符合农村功能定位的农业龙头企业,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发展的模式。推动人才、资本、技术、管理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,探索农业新业态,拓展农业多种功能,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有效路径。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,推广和规范短视频、直播等带货模式,促进产销对接和农民增收。鼓励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,通过股份合作、租赁经营、资源开发、资金投入等方式,参与专业公司农业、商业、文化、旅游主体一体化发展项目。,构建可持续的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。
二是通过改革促进人才振兴。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引擎。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,应对农村精英大量流失导致的人才“空中心化”问题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,精准识别领导力强、需求大、动力大的关键人才,在创业、贷款、技术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。创新吸引机制,探索农村人才取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等管理制度。加快农村志愿者规范化建设,以志愿服务推动乡村振兴;通过项目合作和产业发展,凝聚人才。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,引导各类人才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服务农村。实施“以城带农”工程,创新人才回乡创业机制和扶持政策,支持城市人才到农村创办农业龙头企业。
三是以改革推动文化振兴。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。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文化意蕴,建立农村文化基因库。保护和传承农村特色文化,保护特色民族村寨,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,深入挖掘特色传统节日文化遗产,探索振兴优秀农村文化的机制。以艺术设计激活农村沉睡的文化资源,以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拓展农村文化创新,探索艺术设计与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创作形式。创造和培育新时期的“乡村冼文化”,构建乡村冼文化引领新农村风尚的机制。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,探索红色文化、优秀农耕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合的新形式。
四是通过改革实现生态振兴。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。科学评价产业绿色发展,构建生态农业、生态工业、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机制,建立健全面向绿色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体系。开发涉农绿色金融产品,满足生态振兴的多元化金融产品需求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改革,推进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探索,完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实现机制。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创新多元化、市场化的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机制。构建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,探索绿水青山“颜值”和金山银山“价值”良性互促机制,共同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。
第五,通过改革加快组织振兴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。打造高素质干部“领头雁”,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经济引领功能,形成经济功能支撑、政治功能引领的互动格局。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与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提升的相互促进模式,尊重农民首创精神,创新合作社、供销合作社、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的组织带动模式。创新党建资源链接整合机制,突破制度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“死角”,构建多元主体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,推动移风易俗,探索将村规民约融入德治、法治、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。构建新型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,拓展大数据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场景,构建“互联网”精准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。
用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
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要用系统思维全面推进。
统筹推进“五个振兴”,探索农村一体化改革的路径和机制。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组织载体,推进人才、土地、金融、产业、农村集体产权、生态产品实现机制改革。探索建立一套促进“人、地、钱”三要素市场化配置、产业协调发展和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的制度体系和创新机制,促进农村系统相互衔接、协调互补。瞄准重点领域引领改革纵向推进,将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、人才培养、文明乡风、生态建设相结合,探索乡村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机制。着力构建农村综合改革联动机制,解决不同部门、不同层次、不同领域相互割裂、相互制约的问题,消除农村改革创新碎片化、碎片化问题,确保各项改革创新有机衔接、相互支撑。
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,推进农村土地、金融、科技、农产品等平台一体化建设,促进城乡要素流通交易和市场化配置。以农村土地权利为政策改革的突破口,深化“人、地、钱挂钩”的配套政策激励,最大限度降低农民进城成本,为农村人才、产业、乡村建设提供土地保障,形成人才、土地、资本、产业衔接的良性循环。推进城乡规划、生态保护规划、产业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和多规合一。实施都市圈规划,培育多层次联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增长极,构建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引领农村的传导机制,探索疏解和撬动公共资源和先进要素向都市圈产业农村流动的机制。
巩固扩大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,促进精准扶贫政策机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。借鉴精准扶贫经验,深化落实“五级书记一起抓”工作机制,完善乡村振兴相关实施细则和工作推进机制,构建完善评价指标体系,建立科学考核监督办法,推动相关政策在基层落实。构建产业扶贫、人才扶贫、文化扶贫、生态扶贫、党建扶贫与“五个振兴”的有效联动机制,细化落实乡村振兴各项政策。借鉴先进的扶贫理论和经验,继续深化农村改革,促进物质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、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,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。
(作者单位:西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;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事务研究所)
本文来自【中国社会科学网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,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。
ID:jrtt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